2025年過半,汽車市場亮出“期中考”成績單。乘用車市場信息聯(lián)席分會數(shù)據顯示,上半年乘用車零售1090.1萬輛,同比增長10.8%;新能源汽車零售546.8萬輛,同比增長33.3%。在新能源賽道上,自主品牌高歌猛進,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68%,再創(chuàng)新高。
從整體發(fā)展質態(tài)看,經歷幾輪價格戰(zhàn),汽車行業(yè)在政策調控下掀起“反內卷”浪潮,轉向技術競爭,智能化與全球化正成為競逐關鍵詞。
傳統(tǒng)車企增長中各具特色
穿過極具巴西特色的黃、綠、白等彩條旗,比亞迪巴西工廠生產的首輛汽車近日下線,開啟該品牌拉美市場出海的新篇章。
自主品牌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68%的背后,頭部傳統(tǒng)車企表現(xiàn)不俗。細觀各家,各有亮點:比亞迪、奇瑞出海成績飄紅;吉利、上汽則在新能源、自主品牌等領域取得突破。
上半年,比亞迪累計銷量214.6萬輛,位居國內車企銷量榜首。在國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飽和的背景下,海外市場成為支撐比亞迪銷量增長的力量,上半年其海外汽車累計銷量達47萬輛,超過2024年全年41.72萬輛的海外銷量。同樣實現(xiàn)出海佳績的還有奇瑞,上半年,該公司累計銷量126萬輛,同比增長14.5%,其中出口汽車55萬輛,蟬聯(lián)國內汽車第一。
受合資品牌銷量下滑影響,去年被比亞迪奪去“一哥”的上汽集團今年重新出發(fā),上半年累計銷量205.3萬輛,同比增長12.4%,緊追比亞迪位列次席。其中,自主品牌貢獻銷量130.4萬輛,同比增長21.1%,新能源汽車領域銷量同比增長40.2%,可以看出上汽開始擺脫對合資品牌依賴、加強新能源布局的變革。
吉利也逐步找回節(jié)奏,該公司上半年累計銷量達140.9萬輛,同比增長47%,新能源汽車板塊成為最大亮點,上半年銷量72.5萬輛,同比激增126%。
新勢力活躍中分化加劇
盡管銷量體量不及傳統(tǒng)車企,但造車新勢力作為自主品牌中的一支年輕力量,上半年同樣亮點頻出,在性價比和中高端等細分市場均有不俗表現(xiàn)。
“下單了目前人生中最漫長等待的訂單。”6月底,王女士在朋友圈曬出了小米YU7的訂單截圖,交付周期將長達51周至53周。盡管等待漫長,但依然攔不住“米粉”的熱情,YU7上市僅18小時后,鎖單量就達到24萬輛。
小米成為造車新勢力活力翻涌的縮影。今年上半年,一向在新勢力中較為低調的零跑汽車憑借在10萬元至15萬元性價比市場推出的多款車型實現(xiàn)銷量爆發(fā),上半年累計銷量22.2萬輛,同比增長156%,首次拿下新勢力半年銷冠。理想汽車今年也保持了較好表現(xiàn),上半年累計銷量20.4萬輛,位居新勢力次席。
靠性價比比拼,小鵬汽車重回巔峰。在標配輔助駕駛、智能座艙等智能化技術的新車型價格下探至11.98萬元后,小鵬汽車今年上半年銷量達19.7萬輛,已超過該品牌去年全年銷量。
不過,造車新勢力的分化仍在加劇。曾經作為“老大哥”的蔚來汽車,今年上半年銷量僅達到11.4萬輛,正面臨銷量增長乏力、累計虧損額巨大的質疑。
下半年市場或趨穩(wěn)
“之前的限時‘一口價’活動已經在上個月底結束了。”上周末,記者走訪京城一家比亞迪4S店,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比亞迪終止限時“一口價”活動,被視為汽車行業(yè)價格戰(zhàn)降溫的一個信號。
今年上半年,多家車企都曾推出“一口價”等促銷舉措,內卷式競爭帶來行業(yè)隱憂。為此,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工信部、商務部等接連發(fā)聲,反對汽車市場內卷式競爭,引導行業(yè)向技術競爭轉向,鼓勵車企在智能化、全球化等方向戰(zhàn)略布局。
“反內卷”聲浪下,行業(yè)生態(tài)正在重塑。6月,10余家車企陸續(xù)承諾將供應商賬期統(tǒng)一至60天內,減輕供應商資金壓力,改善汽車供應鏈廠商生存環(huán)境。工信部近期也陸續(xù)對動力電池、智能駕駛、隱藏式門把手等伴隨新能源市場興起而帶來的技術變革提出更嚴格的要求,收緊安全閥門。
乘聯(lián)分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上半年自主品牌在技術創(chuàng)新、海外市場拓展、國產高端化突破等領域表現(xiàn)優(yōu)異。下半年,在“反內卷”基調下,市場價格預計相對穩(wěn)定,加之“兩新”政策進一步釋放內需活力,促進汽車市場穩(wěn)健增長。
來源:北京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