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獲悉,首起外國人涉嫌在華注冊公司非法獲取個人信息案目前審查完畢,近日檢方已向法院提起公訴。此案將在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去年,在全國公安機關組織開展的打擊侵害個人信息專項行動中,2名在華外國人涉嫌違法的線索被上海警方查出。同年7月11日,2人被刑拘;同年8月16日,上海市檢察院批捕。
去年因非法買賣中國公民信息而被上海警方逮捕的嫌疑人為一對外籍夫婦,58歲的Peter(全名Peter·William·Humphrey)為英國人,他的妻子虞英曾系美籍華人。
2003年和2004年,夫妻二人分別在香港、上海成立中慧公司和攝連咨詢(上海)有限公司,主要承接境內外商業(yè)調查業(yè)務。
據警方查明,2009年4月至2013年7月,中慧公司、攝連公司接受境內外客戶委托,對多家公司或個人進行調查。兩人按每條800元至2000元人民幣不等的價格,先后向他人購買中國公民的戶籍信息、出入境記錄、移動電話通話記錄等資料數百條,并制作成“調查報告”,以數萬至數十萬元不等的價格賣給客戶。
非法獲取
數百到數千元購買一份個人信息
Peter、虞英曾供述,他們主要通過北京的周某、劉某以及上海的蔡某(另案處理)購買中國公民個人信息。
他們在網上將調查對象的身份證信息傳給“上家”,“上家”為其提供相關個人戶籍信息、房產、車輛以及出入境信息,還包括一些個人通訊記錄等。
一般積攢夠一定數量的信息后,Peter公司給“上家”轉賬。為規(guī)避調查,轉賬賬戶也多在海外,以美元結算。
Peter稱,他于2008年在朋友的派對上認識了北京的劉某,隨后雙方業(yè)務往來次數較多,大概有上百筆業(yè)務,每筆也是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
2013年1月以來,劉某突然失蹤了一段時間,后來劉某告知Peter,她因非法獲取個人信息被北京警方調查處理,已不再從事調查公司的工作。但Peter并未收手,他轉而尋找其他“上家”。
經人介紹,Peter找到了上海的蔡某。Peter稱,蔡某要價比較高,每筆幾千元,因此合作僅20多次。
非法銷售
客戶多為國際大公司,分布數十國
Peter和虞英曾交代,他們的客戶主要為跨國公司、中型企業(yè)及個人,其中包括汽車、鋼鐵、制藥企業(yè)等在內的國際知名大公司。
Peter長期在中國居住生活,他通過外國商會、商業(yè)沙龍、論壇等方式招攬客戶,客戶分布德、美、英、日等數十個國家。他也接受一些中國企業(yè)和中國公民的委托。
2003年以來,二人的公司共接受700多個委托調查項目。他們稱這些項目為“案子”,每個都被冠以代號,如“鵝計劃”、“黑刺李計劃”、“馬勒計劃”、“蝎子計劃”等。 1/3 1 2 3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