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到國內“礦場”的發(fā)展史,BTC123市場總監(jiān)崔德民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比特幣剛興起的時候,還沒有大規(guī)模集中的“礦場”,最早從業(yè)者用的都是計算機顯卡挖礦。由于單個顯卡運算速度慢,又是居民用電,“有時一年挖不到一個比特幣,還抵不上電費,顯卡也很快就報廢了。”
如今,隨著行業(yè)發(fā)展,集中運營礦機成本更低,算力也更高,比特幣的“挖礦”環(huán)節(jié)也逐漸往中心化、規(guī);l(fā)展。據悉,目前比特幣全球算力的70%都集中在中國。除西南地區(qū)的水電站外,新疆、寧夏和內蒙的火電站、甚至風電場,都成為了中國比特幣“礦場”主們尋求合作的對象。在西北地區(qū),一座座火電比特幣“礦場”也悄然而生。
“哪里電價便宜,我們就去哪里。山里面電價低,噪音好處理,同時氣候也比較適宜。所以綜合考慮下來,“礦場”一般以承包水電站的形式來建設。”雷科這樣闡釋“深山藏礦場”的邏輯。
無奈:如養(yǎng)蜂人般遷徙
由于枯水期的存在,經營這些依附水電站的比特幣“礦場”,還要經歷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遷徙。
在多雨夏季時,許多比特幣“礦場”的用電量尚不足水電站發(fā)電量的十分之一。但冬季進入枯水期后,電力又變得不夠用了。一些“礦場”主便需要把礦機運到新疆、內蒙等地,像養(yǎng)蜂人般無奈地遷徙。
危險往往發(fā)生在返程途中。大渡河的豐水期是5月到10月,夏季將至,“礦場”經營者們需要將礦機從內蒙古等地遷回四川。路途中往往會遭遇暴雨,再加上山勢陡峭、路面泥濘,負責押送的司機和“礦工”時常會遇到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一位在康定擁有比特幣“礦場”的經營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道出了這種遷徙背后的緣由,枯水期電費有時候是豐水期的一倍。
記者了解到,業(yè)內規(guī)模較大的“好比特幣”公司在康定擁有近5萬臺礦機,前幾年冬天都會將礦機搬到內蒙古、新疆。與之相比,礦機擺設相對分散的天嘉網絡,由于水電站的發(fā)電量可以滿足其需求,常常不需要當“養(yǎng)蜂人”。
在水電站呆久了,雷科這樣的“礦工”漸漸也和周邊居民打成一片。久而久之,一些附近居民也開始關注起比特幣來。在馬邊彝族自治縣,《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碰到的一位當地人就表示,接觸到比特幣后,他自己也在家里設置了一個礦機,“每天能有將近2塊錢的收益。”
要玩轉比特幣,需要隨時了解最前沿的金融資訊,包括央行監(jiān)管政策、區(qū)塊鏈技術、計算機知識、甚至編程技術……在探訪過程中,記者碰到的幾位馬邊彝族自治縣當地居民,對央行最新的監(jiān)管政策竟然十分熟悉。由于央行的監(jiān)管態(tài)度對幣價有直接影響,這也是最近每一個比特幣從業(yè)者都在關注的熱點。
到了夜間,大部分人沉沉睡去。夜幕籠罩下的馬邊河依舊奔騰,芭蕉溪“礦場”里,不同型號的礦機仍在奮力運轉,在另一個虛擬的世界里不停地進行“哈希”計算。像雷科一樣的“礦工”仍要定時起床巡邏,機房里綠瑩瑩的光,在黑暗中閃爍跳躍。
2/2 首頁 上一頁 1 2 |
我來說說() |
|
上一篇:杜蕾斯東家收購美贊臣: 加碼中國市場因看好全面二孩及城市化 |
下一篇:“老干媽”陶華碧悄然退出 不再持股老干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