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清晨,漫步在山東師大校園,感慨萬千。巍巍師大七十載,培育桃李芬芳無數(shù),一代代師大人在這里成長、啟航。在這里,我亦度過了自己本科、碩士研究生時光,收獲了學識,養(yǎng)成了仁愛之心,并于2018年留校任大學生思想政治輔導員,光榮地成為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員。在第36個教師節(jié)到來之際,我想鄭重地向母校山東師大道一聲“謝謝!”
巍巍師大,育人興邦肩任重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謝謝母校用濃厚的學術氛圍來浸潤學子,用潛心做學問的“大先生們”去引導學子,培育學子們成為合格的時代新人。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作為一所綜合性師范大學,山東師大擁有強大的師資隊伍,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廣闊的發(fā)展平臺。
猶記得,本科期間,我的無機和有機專業(yè)課是由德高望重的吳長舉老師和劉慶儉老師講授的,兩位老教授授課風趣幽默,帶領我們走入奇妙的化學世界。讀研期間,學院還邀請了很多國內(nèi)外知名專家學者來作學術報告,讓我們得以有機會與院士、學者面對面交流、座談,了解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碰撞出熱烈的科研火花。我的導師王曉蕾教授,對待科研和教學十幾年如一日,她給本科生上專業(yè)習題課之前,每道題都親自提前做一遍,分析學生容易出錯的點,確保學生可以聽懂、會做。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成為師大老師們的專屬標簽,也影響著日后走入教育行業(yè)的師大學子們。
巍巍師大,兼濟天下氣如虹
盡責任,勇?lián)。謝謝師大教給學子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還賦予我們一顆兼濟天下的仁愛之心。
猶記得,濰坊地區(qū)連續(xù)兩年遭受洪澇災害,學校統(tǒng)一組織教職工為受災地區(qū)捐款,幫助災后重建;德州市夏津縣的蜜桃滯銷,在駐村第一書記王曉聲的聯(lián)系下,廣大師生愛心接力,訂購了5000余斤桃子,解決了果農(nóng)的燃眉之急;新冠疫情發(fā)生以來,師大師生快速響應,利用網(wǎng)絡展開教學,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譜寫課堂戰(zhàn)疫之歌,為防止家庭有困難的學生無法正常進行網(wǎng)課,學校又聯(lián)合移動公司為家庭困難同學贈送愛心流量包,確保不讓一人掉隊;生命科學學院青年教師陳蕾,帶領團隊研發(fā)出20分鐘快速檢測新型冠狀病毒試劑盒,大大提高了新冠肺炎病毒檢測速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抗擊疫情做出了貢獻,為齊魯大地乃至全國送出一份令人滿意的“山師答卷”;很多師大學子主動成為社區(qū)志愿者,承擔體溫測量、防疫物資搬運等工作,用行動詮釋了青春的風采……其實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山師人默默地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人,為社會建設添磚加瓦,鑄就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巍巍師大,薪火相傳志恢弘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指出:“教育的本質(zhì)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謝謝師大用她的包容和教誨陪伴學子們走過青春的長廊,讓每一位學子被呵護、被信任、感激著、快樂著。
師大關心每一位走進師大校門的學子。從新生入學教育開始,讓學子們快速融入山師大家庭。猶記得,本科大一軍訓期間正好趕上中秋節(jié),第一次不在家里過中秋,和同學們一起開了中秋晚會,學院還給每名新生發(fā)了月餅和牛奶,頓時讓自己有了濃濃的歸屬感;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打開了我們對大學新的認識,除了專業(yè)知識的學習,組織能力和人際表達也是大學的必修課;課外之余的社會實踐,讓我們把所學及時應用,建造走入社會的橋梁;溫情滿滿的畢業(yè)生晚會讓我們有了直面未來的底氣和信心,母校永遠是師大學子們的家。暑假期間陸續(xù)收到2016級公費師范生在面試或筆試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消息,她們用實力展現(xiàn)了山師人的風采,都是師大的驕傲。師大還建立了龐大的校友聯(lián)絡體系,讓各地的師大校友親如一家,共同為師弟師妹和母校的發(fā)展提供支持和關愛。
感恩師大,如沃土滋養(yǎng)我們成長;感恩師大,如清泉撫慰我們心靈;感恩師大,如明燈指引我們前行。師大的光陰是我所愛,師大的土地是我所愛,師大的師友亦是我所愛,在這片充滿愛與溫暖的校園里,我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傳承師大人的信仰,努力做學生們合格的知心人、熱心人和引路人!(山東師范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