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買保健品多是希望有人陪
按照廣告法的規(guī)定,保健食品不得宣傳治療功能。但如果不宣傳治療功能,許多保健食品根本賣不出去。于是,商家們紛紛改變營銷模式,將營銷轉入“地下”——會議營銷。
會議營銷主要是開辦各種所謂的健康講座,一般是在早上6點半開始,然后在監(jiān)管部門的工作人員上班之前結束。
業(yè)內人士認為,對于健康講座等保健食品的會議營銷,當前法律法規(guī)沒有明確由哪個行政部門審批和監(jiān)管。如保健品的質量監(jiān)管屬食藥監(jiān)部門,虛假廣告的監(jiān)管屬工商部門,行醫(yī)問題的監(jiān)管屬衛(wèi)生部門,違反社會治安及詐騙犯罪的監(jiān)管屬公安部門。“由于缺少多部門聯(lián)動配合的協(xié)作機制,使得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干媽,您最近身體感覺怎么樣呀?”
劉女士見到自己的“養(yǎng)生顧問”又來了,心里樂開了花,連忙開門迎客。
劉女士71歲,從一家國企退休多年,兒女都在外地。不久前,她受邀參加了某企業(yè)舉辦的健康講座,在現場不僅享受了免費的義診,還拎回了一堆小禮品。更讓劉女士開心的是,有人認自己當干媽,隔三岔五就來為她按摩、洗腳、聊天……服務細致周到,給劉女士枯燥無味的生活似乎增添了幾分樂趣。
“干媽,您的糖尿病這么多年都沒好,要不試試我們公司的這款干細胞保健品,專治糖尿病,效果非常好。”在一次保健品公司組織的韓國游中,劉女士在“干女兒”的鼓動下,一次性購買了3盒,合計1.3萬元,回家后開始服用,“專家說了,吃了后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都沒了”。
之后的幾個月,參加保健品推介會成了劉女士最大的樂趣,多的時候一天好幾場,來回都有專車接送。“干女兒可好了,走在路上發(fā)現我的鞋子不合腳,一個電話就送來新鞋,比自家兒女還孝順!”劉女士說她胸前經常掛著的紅色挎包,也是干女兒的公司贈送的。
“老人家上了年紀,身體機能都開始退化了,多吃點保健品才能讓老年生活更加有質量,以免遭受病痛折磨。”劉女士告訴記者,她每個月4800元的退休金幾乎都用來買保健品,多年的積蓄也花的差不多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劉女士的子女發(fā)現母親房間堆滿了保健品,還有一堆按摩器、床墊、凈水器等,品種多達幾十種,子女紛紛勸她停止購買,別再上當受騙。可劉女士根本聽不進去,每次都會氣呼呼地說:“又不用你們掏錢。”
“自打她沾上保健品之后,有病不去看醫(yī)生,正經的藥也不吃,覺得只要吃了這些保健品,一切都好了。”在老人的抽屜里,劉女士的女兒翻出了一疊疊購買保健品的收據。“上面的數額少則幾千元,多則幾萬元,連張正規(guī)發(fā)票都沒有,全是收據。”劉女士的女兒對此很憤怒。
曾經從事過數年保健品銷售的小凱告訴記者,在這個行當,認“干爹”“干媽”是保健品營銷的常見手段。“孤獨”和“怕死”是老人的兩大通病。推銷員抓住老年人孤獨的心理,對老人噓寒問暖,關心老人的疾病,通過親切交流獲取老年人的信任后,再適時推銷保健品。
“誰的‘孝道’盡得更貼心,與‘爹媽’的‘親情’更穩(wěn)固,誰就能獲得更多更長遠的銷售收益。”小凱說,“親情營銷”牌打得怎么樣,更大程度上決定了保健品客源的廣度和黏性。
“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問題,傷及的多是老人。”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保健品推銷,已經成為詐騙老人的代名詞。這主要是老人有一些特殊心理容易被利用,因此落入一個個營銷陷阱。
一位姓溫的老伯說,老人去買保健品,大多是心里空虛,希望借此有人陪陪自己。其實很多時候,他都不想買那么多保健品,只是那些銷售員特別熱情,覺得不買都不好意思。
近日,公安部組織指揮15個省市公安機關對保健品詐騙的嫌疑人進行集中抓捕,共抓獲犯罪嫌疑人70名,破獲案件211起,涉案價值1062萬元。
經過對所有案件分析,辦案人員認為,保健品詐騙,已經是目前針對老年人實施的最突出犯罪手法之一,呈現覆蓋區(qū)域廣、涉案金額總量大、手法多樣、案發(fā)區(qū)域由發(fā)達地區(qū)向落后地區(qū)轉移等特點。“詐騙團伙的作案手段越來越專業(yè),內部分工明確,并有專人做貨物調配、資金結算分配等工作,有的甚至會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
制圖/李曉軍
2/2 首頁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