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蒲二利
本報通訊員 牛貴葆
9月20日,記者來到位于莘縣大王寨鎮(zhèn)于家村的農祥瓜果蔬菜種苗繁育基地,只見溫室大棚內各類蔬菜種苗長勢喜人。經理于士勇是一位殘疾人,拄著拐杖卻精神抖擻。于士勇說:“俺這個基地總占地30多畝,每年繁育瓜果蔬菜各類種苗達520萬多株,能滿足1000座蔬菜大棚種苗供應,F在,不光我個人脫貧致富了,周邊很多群眾也依托基地走上了致富路。”
于士勇今年37歲,他19歲時左腳不幸殘疾,后來成了家,日子過得緊巴巴,是村里的特困戶。于士勇心里著急,他說,自己是殘疾人,但不想給家庭、給社會增添負擔,要憑借自己的努力闖出一條致富路。當地蔬菜大棚多,但種苗繁育的少,不少種植戶只能跑到很遠的地方去采購,路遠、來往不便,費工費時費力,另外,種苗質量也得不到保障,影響大棚效益。于士勇從中發(fā)現了商機,想創(chuàng)辦一家種苗繁育基地。為補充農業(yè)專業(yè)知識,他自費訂閱了《科技致富導刊》《山東科技報》等科技報刊,寫下了100多萬字的科技筆記;不斷到外地參考學習,搞市場調查,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缺少資金,他四處籌集;沒有場地,就租賃和流轉土地。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他投資68萬元,建起了總占地20畝,11座種苗繁育溫室大棚;今年又投資38萬元,擴建了兩座各占地5畝高標準冬暖式溫室大棚。為確保種苗質量,他精心選擇高質量種苗藥物和水溶肥,確保了種苗無公害、無病蟲害,根壯苗旺。種苗不僅能滿足當地需要,而且還銷往河北臨西縣、河南臺前縣等地。
近幾年,于士勇通過創(chuàng)辦種苗繁育基地,脫貧發(fā)家致了富,買了轎車,住上了新房。今年,他又讓40余名貧困群眾來基地務工,帶動他們實現了脫貧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