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淄川區(qū)龍泉鎮(zhèn)大土屋村,近日了解到,位于這里的久潤富硒種植項目,2017年覆蓋龍一村等7個村貧困人口181戶273人,2018年覆蓋韓莊村等9個村貧困人口172戶274人,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折股量化后,經村委和貧困戶委托,由鎮(zhèn)政府代為持股投入淄川久潤富硒生態(tài)科技園有償使用,每年固定7%的收益幫助貧困戶脫貧。貧困戶除持股分紅外,還通過土地流轉、務工、高價回收農產品等獲得多項收益,真正達到了產業(yè)項目小投入、貧困群眾大收益的效果。
科技園利用龍泉鎮(zhèn)豐富的天然富硒資源,以種植天然富硒果蔬及小麥、玉米、五谷雜糧等為基礎。采取“公司+農戶”方式,由園區(qū)進行品種選育和示范種植,為農戶提供優(yōu)良的種子和苗木,統一進行技術指導、培訓和服務。園區(qū)成立農機合作社,提供從種植到收割的全程服務,統一標準檢測驗收,確保上游供應鏈安全。目前,已建成果蔬示范大棚50畝、果樹示范種植區(qū)500畝、原糧示范種植區(qū)600畝,示范區(qū)全部實現水肥一體化。
園區(qū)基地建設后,幫助貧困人口50多人就業(yè),人均年工資收入5000多元。建立殘疾人扶貧基地,與31名殘疾人簽訂幫扶協議,每人年收益4375元。通過流轉土地增加12戶貧困戶資產性收入,戶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產業(yè)項目收益分紅實現貧困人口363戶547人年均增收282元。
園區(qū)在生產富硒農產品的基礎上,大力發(fā)展第二產業(yè)提高產品附加值,F已建成1000平方米的現代化觀光工廠一處,擁有天然富硒石磨面粉、面條、玉米粉(玉米糝)等多條生產線。同時,建設了游客觀光通道和DIY體驗中心,將農產品深加工與觀光體驗相結合。通過發(fā)展第二產業(yè),幫助貧困人口10多人就業(yè),年人均工資收入8000多元。工廠以高于市場價格2倍收購20多戶貧困戶小麥,年戶均增收1600多元。
科技園組建電子商務中心,以大數據為依據,以新媒體為載體,以資本市場為助力,推廣富硒文化和天然富硒食品。整合區(qū)域性富硒資源,推進渠道建設,設立會員制營銷模式,打造連鎖加盟經營等多渠道營銷體系,實現線上線下雙向發(fā)力雙輪驅動。公司還建設有休閑特色餐廳、田園特色民宿、親子體驗園、旅游采摘等配套設施。與淄川區(qū)太河鎮(zhèn)南岳蔭村、西東峪村簽訂種植基地建設協議,采取訂單式種植,重點采購柿子、山楂、小米等農產品。
“只要你愿意努力,我就愿意幫你。根據貧困戶的工作能力提供特殊崗位,鼓勵貧困戶通過自身的勞動來獲得報酬,做到就業(yè)扶持一批。托管貧困戶的土地,為部分殘疾人提供統一的種糧、肥料和技術,由貧困戶管護,園區(qū)收購糧食,讓他們手里的土地發(fā)揮更大的效益,做到技術培訓一批。在實行普惠的基礎上,讓貧困群眾有差別地獲得分紅收益,幫助貧困群眾樹立起擺脫困境的信心,強化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的意識,確保其真正脫貧、不返貧,做到分紅鼓勵一批。”久潤富硒生態(tài)科技園負責人潘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