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氣溫升高了要打開草氈,讓芹菜曬太陽;下午落太陽之前再蓋起來,防止凍傷。”1月13日,萊蕪區(qū)鵬泉街道東龍崮村村民王奉和早已在芹菜種植基地忙活起來,這些芹菜是村里群眾增收的希望,一點兒也馬虎不得,“今年芹菜價格好,收入肯定不錯。”
東龍崮村曾是個省級貧困村,通過流轉土地,依靠各級扶貧政策,村里建起了30個芹菜池,通過發(fā)展產業(yè)幫助村民脫貧。這幾年,東龍崮村“兩委”成員一直帶領村民學習芹菜種植技術,拓展銷路,東龍崮芹菜逐漸聲名在外。“咱這個芹菜口感甜脆,而且不打農藥、只用有機肥,消費者都很認可。”東龍崮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欒健告訴記者,“現(xiàn)在除了上級部門給聯(lián)系的食堂、愛心企業(yè)等,附近幾個村莊的村民和六區(qū)、八區(qū)的居民也會到我們村上門采購芹菜。”
今年,東龍崮芹菜產量約3萬公斤,目前已經(jīng)銷售了1萬公斤,還有客戶預定了5000公斤。“一般臘月二十過后是芹菜銷售旺季,今年的芹菜應該不愁賣。”欒健說,“今年芹菜6塊錢一公斤,預計收入18萬元。”
目前,東龍崮芹菜已注冊“鑫東龍崮”商標,完成商品無公害認證,下一步,東龍崮村將進一步提高東龍崮芹菜品質,將散裝售賣改為盒裝,走高端化、品牌化路線,促進村民增收。 (本報記者杜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