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明凱 攝影 高家輝
當架上籠屜,擺上花饃,伴隨著升騰起的陣陣熱氣,年味兒就愈發(fā)濃厚起來;x,不僅是北方極具觀賞性的傳統(tǒng)面食,更是寄托著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平原縣三塘鄉(xiāng)的一家食品公司內,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饃制作技藝傳承人王華芝正在制作花饃。嬌艷欲滴的玫瑰花、活靈活現(xiàn)的紅鯉魚、呼之欲出的飛龍……王華芝憑借一雙巧手,將一塊塊小小面團變成一個個栩栩如生的花饃,在勞動中“蒸”出好年景。
“今天做的是玫瑰花和鯉魚,紅色看上去不僅喜慶,更讓人食欲大開。”王華芝制作花饃所用的顏色沒有任何添加劑,黃色用南瓜調汁,綠色用菠菜調汁,粉色用仙人掌果粉調汁,五顏六色的面團豐富著大家的味蕾。
制作花饃,要經歷選材、配料、和面、造型、醒發(fā)、蒸制等幾大步驟。在造型的過程中,王華芝用發(fā)酵好的面團,揉、捏、壓、搓,并借助工具剪、切、挑、刻。剪出魚鰭、刻出魚鱗,粘上魚眼,彎好造型,一條紅鯉魚就在王華芝的手中呼之欲出。
在王華芝的記憶里,花饃是過年的味道。“我從小就跟著奶奶做花饃,從制作簡單的小兔子、小刺猬,再到自己學習琢磨復雜的造型,對于花饃制作越來越喜愛。”王華芝說,每年這個時候最為忙碌。
如今,王華芝不再局限于線下銷售,她把造型各異的花饃帶進直播間,在線上向廣大網友推薦花饃,產品已經賣到了北京、濟南、邯鄲等地,小小的花饃產業(yè)越做越好,越做越紅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