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明日報客戶端以《山東濰坊:小小“家庭站”聚合“大美”力量》為題,報道了我縣持續(xù)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推動文明實踐進家入戶,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文明實踐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秋麗 李志臣 通訊員 劉寧寧 楊曉勇
“自從我家建成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家庭站,鄰居們拉呱、娛樂也有了地方,平日里遇到雞毛蒜皮的小事,來這里發(fā)發(fā)牢騷,再開導開導,鄰里之間的矛盾就解開了!”在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營丘鎮(zhèn)龐家河溝村,村民龐友德指著家門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家庭站”標牌滿臉自豪地說。
在營丘鎮(zhèn),小小的“家庭站”已經(jīng)成了各村的“爆款”,這里不僅是調解鄰里糾紛的場所,同樣也是鄉(xiāng)親娛樂的重要場地。這不,在龐友德家前的小廣場上,鑼鼓聲、歡呼聲不絕于耳,20余名村民正在排練舞龍表演。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去年以來,昌樂縣持續(xù)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推動文明實踐進家入戶,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文明實踐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吳宏偉是紅河鎮(zhèn)紅河村黨支部書記,一直是村里出了名的熱心腸和化解矛盾的“和事佬”。去年他積極響應鎮(zhèn)上的號召,將自己的家打造成文明實踐家庭站,大受鄉(xiāng)親鄰里的歡迎。村民吳尚宗說:“以前有啥困難,沒少麻煩吳書記,人家再熱心,咱也不好意思總麻煩人家,F(xiàn)在他家成了文明實踐家庭站,有事來說說,打開心結,沒事也能來串串門聊聊天,鄰里關系、家庭關系都越來越好了。”
除了解決矛盾糾紛外,吳宏偉還積極組織家庭站成員走出去,服務于“大家庭”。他們定期到村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場所,為群眾提供移風易俗宣講、倡樹美德健康新生活等志愿服務,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提高了他們的文明素養(yǎng)和道德水平。
“老趙那兒又開始學習廣場舞了,走,咱們快去看看。”近日,昌樂縣寶城街道孤山廟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家庭站站長趙令華家又熱鬧了起來。幾名婦女正聚在一起向廣場舞老師學習舞蹈動作,院內不時傳來歡聲笑語。
“平時我們舞蹈隊排練舞蹈都是跟著網(wǎng)上的視頻自己摸索,有時候動作掌握不到位,遇到問題也沒人請教。自從村里有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家庭站,時不時邀請廣場舞老師來這里給培訓培訓,真正把課程送到了我們身邊。”村民張大姐笑著說。“我們經(jīng)常把一些移風易俗的內容融入舞蹈和歌曲中,這里不只是我們開展文體活動的場所,更是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的陣地。”趙令華表示。
老年人的家庭站,傳遞家風家訓故事;黨員干部的家庭站,宣傳宣講惠民政策;文藝愛好者的家庭站,輪番上演村民“才藝秀”……這是昌樂縣推動文明新風進萬家的縮影。
昌樂縣在370個行政村文明實踐站全覆蓋基礎上,以黨員干部、文明家庭、最美家庭、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美麗庭院等為主體,探索建設文明實踐家庭站370個,文明實踐家庭站負責人大都熱情好客,在街坊四鄰中有很好的人緣,是鄉(xiāng)親們喜歡聚集的“人氣場所”,群眾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就近參與文明實踐活動,小小的“家庭站”聚合起基層精神文明建設的“大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