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防大學校園內(nèi),有一組名為“精忠報國”的雕像群,從2006年落成后,它猶如一口洪鐘,激勵著將校軍官發(fā)憤圖強、報效祖國。雕像底座上,金光閃閃的“精忠報國”四字榜書骨豐筋健,氣勢不凡,而其書者正是軍旅書法家張鵬。
張鵬從小就與書法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鐘情于臨池習字,立志“書不驚人死不休”,在書山墨海中不懈地進行著艱苦的跋涉。他從5歲開始描紅、臨帖至今,一寫就是30多年。30多年來,他夜夜濡墨于孤燈之下,沉浸在點畫之中,或臨,或讀,或與古人神游,與今人對話,專心致志,殫精竭慮,像一只勤勞的蜜蜂,不知疲倦地采擷和吸吮著百花的養(yǎng)分。他繼承傳統(tǒng),廣采博收,從臨摹唐楷入手,上追漢晉,下窺明清,深得《多寶塔》、《乙瑛》、《九成宮醴泉銘》等諸碑之妙,攫取《黃庭經(jīng)》、《玉版十三行》、《孫過庭書譜》等名帖之神,領(lǐng)悟顛張狂素的奔放、南宮蘇黃的曠遠、元人的雋逸和明清的跌宕。這些不懈的努力和追求,為他書法藝術(shù)的升華,奠定了扎實的基礎(chǔ)。
幾分耕耘,幾分收獲。張鵬因無聲、炙熱、恒久的執(zhí)著和不懈的努力,綜合素質(zhì)和藝術(shù)修養(yǎng)不斷得到完善和提升,逐步形成了筆沉墨實、骨豐筋健、瀟灑飄逸的書法藝術(shù)風格,并獲得了豐碩成果。他19歲加入了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1993年《洛神賦》獲“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一百周年全軍書法大賽”一等獎,1994年《前后出師表》榮獲“全軍兩用人才書法美術(shù)篆刻展”特別獎,1995年作品入選“全國第六屆書法篆刻展覽”,其作品被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等國家權(quán)威機構(gòu)收藏,不少作品還到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展出。其傳略被收入《中國歷代書法家大辭典》、《世界華人書畫篆刻名家大辭典》等辭書。張鵬曾應(yīng)邀為中國航天城、濟南趵突泉題字,為位于濟南泉城廣場的七十二名泉中的古鑒泉和灰池泉題寫泉名,為浙江普陀山和青島嶗山等名勝古跡題字,為特級英雄楊根思烈士雕像題名,“張鵬楷體”被收錄方正字庫。張鵬本人被山東大學聘為客座教授,被山東輕工學院聘為碩士研究生導師。
西方視覺藝術(shù)評論家魯?shù)婪?middot;阿思海姆曾說,藝術(shù)是對生活完整、徹底、深刻的再現(xiàn)。而張鵬今天的書法成就,正是他30年如一日不懈追求的真實再現(xiàn)。由于有了楷的根底、隸的基礎(chǔ)、草的功夫,因此他的字,無論大小,都顯得沉穩(wěn)、淳厚、流暢。其行草輕轉(zhuǎn)重按,如行云流水;其小楷清秀流暢,妍雅靜穆,內(nèi)涵文氣。當代書法大師啟功先生生前譽其曰:年少有成,后生可畏。欣賞張鵬的書法作品,可謂是一種美的藝術(shù)享受,無論是楹聯(lián)巨幅,還是斗方小品,皆法度嚴謹,意韻古雅;墨法干濕濃淡兼呈,點劃虛實首尾顧盼,筆勢縱橫跌宕,簡捷挺秀,氣度高華;字體疏密,錯落有致,筆到意隨,抑揚頓挫,富有樂感;章法布局渾然天成,彌漫著一種清曠俊逸之氣。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