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国产精品,伊人思思久99久女女精品视频,丝袜美腿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small id="dmjri"></small>

    <td id="dmjri"></td>
  1. 
    
    <address id="dmjri"></address>

        首頁    山東    國內    社會    教育    旅游    房產(chǎn)    娛樂    企訊    女人    財經(jīng)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頁 > 文史頻道 > 正文
           

        曾經(jīng)的《避暑錄話》:文人筆下的清涼青島

        2018-08-29 11:50:55  |  來源:齊魯晚報  |  作者:  |  閱讀:次  字號: T   T
         

        上世紀30年代青島第一海水浴場

            原標題:文人筆下的清涼青島  

            作者:柳已青 

         

          1935年的盛夏,《避暑錄話》在青島落地生根,王統(tǒng)照、洪深、老舍、吳伯簫、孟超、趙少侯、臧克家、王余杞、王亞平、杜宇、李同愈、劉西蒙,12位作家的文學作品精彩紛呈,一股來自歷史深處的涼風,為島城帶來陣陣清爽!

          《避暑錄話》得益于天時地利人和。天時,上世紀30年代,雖然日寇步步緊逼,中原板蕩,國事蜩螗。但在國內出現(xiàn)了一個文化和學術發(fā)展的黃金時代,對于青島來說,不論文化還是教育事業(yè),迎來了一個快速發(fā)展的時期。地利,一方面是1930年國立青島大學(1932年改名為國立山東大學)在青島創(chuàng)立,吸引了國內一流的學者和科學家在此弦歌不絕,為國化育人才;另一方面,青島是國內重要的港口城市,國際聞名的避暑和旅游勝地。人和,國立山大在青島經(jīng)過五六年的發(fā)展,開始發(fā)揮一所綜合性大學的影響力,人文學科和海洋科學兩翼齊飛,大師云集。同時,青島也吸引眾多名流客居青島,留下諸多文化的資源。

          天時地利人和,萬事俱備,只欠一個契機。在一次作家聚餐會上,桌上一樽酒,重與細論文。作家和詩人的聚餐,皆是詩酒風流客,喝得酣暢淋漓之時,有人提議,在《青島民報》開設一個文藝副刊,為青島文藝的發(fā)展,做點事情。結果,一呼百應。如同王亞平《老舍與避暑錄話》所說:既然大家相聚在此,就應該“干點事兒,不能荒廢下去。”于是決定,給《青島民報》辦一個副刊,借避暑之名談點心里話,故取名為《避暑錄話》。1935年7月14日,依托《青島民報》而實則獨立編排、裝訂、發(fā)售的文藝副刊《避暑錄話》誕生了。

          一個文藝副刊的名字為何叫“避暑錄話”?有兩層意思,一是指誕生在避暑勝地青島的地理屬性,一是來自古代筆記中的典故。老舍對刊名解釋是:“宋朝,有個劉夢得,博古通今,藏書三萬卷,論著很多,頗見根底,這個《避暑錄話》,也是他的著述,凡二卷,記了一些有考證價值的事。我們取這個刊名,要利用暑假,寫些短小的詩文。”戲劇家洪深寫了發(fā)刊詞,作題解:“避暑者,避國民黨老爺之炎威也。”“否則他們有沸騰著的血,焦煎著的心,說出的‘話’必然太熱,將要使得別人和自己,都感到不快,而不可以不‘錄’了!”歸根到底,《避暑錄話》的誕生,其宗旨是文章合時而著,文藝為時代和大眾鼓與呼!刊頭的“避暑錄話”四字,也是出自洪深之手。

          “《避暑錄話》副刊雖小,陣容不弱。老舍的散文,親切中洋溢著幽默,讓你像聽著最熟悉的朋友作漫不經(jīng)心的絮語,和他一起吟味著生活的溫馨與苦澀。洪深是左右開弓,一面關注戲劇,也創(chuàng)作,也研究。孟超、亞平、同愈寫詩,吳伯簫寫散文。王統(tǒng)照的詩文有的描寫北國特有的農作物蜀黍(高粱),有的描述山東夏晚的黃昏景色,后來大都收入《夜行集》、《青紗帳》中。”青島大學教授劉增人如此描述!

          《避暑錄話》刊發(fā)的文章,可謂有趣,有料,可讀,可親。文章類型豐富多彩,散文、隨筆、新詩、短篇小說、文藝評論、古體詩詞……老舍的散文風趣幽默,有濃郁的生活滋味和青島風情,他在《避暑錄話》發(fā)表的《暑避》一文,尤其膾炙人口,直到今天,生活在青島的人們,每到夏天,接待外地親友游覽青島,讀到此文,感同身受,也會會心一笑。王余杞在《避暑錄話》上寫了一篇章回體形式的文章,題為《一個陌生人在青島》,從第一期開始,到第九期結束,成了連載。值得一提的是,洪深收到田漢郵寄自監(jiān)獄的詩詞,加以注釋,發(fā)表出來。1935年初,田漢因創(chuàng)作了進步話劇《回春之曲》,觸怒國民黨當局,被捕入獄,在獄中以詩詞明志,抒發(fā)胸臆。“江山已待爭興廢,朋輩都堪死共生。壁上題詩君莫笑,明朝又是石頭城。”洪深冒著風險將田漢的詩詞發(fā)表,可見兩人是莫逆之交,生死之交。

          《避暑錄話》1935年9月15日終刊,歷時兩月,每周一期,零售大洋3分,共出10期,發(fā)表66篇詩文。這份文藝周刊,遠銷太原、北平。回望81年前的這份報紙文藝周刊,深感其猶如一座海濱的燈塔,放射出溫暖而指引性的光芒。在風雨如晦的時代,作家們雞鳴不已,記錄時代,發(fā)出自己的聲音。

          《避暑錄話》帶有很強的時令色彩,因暑熱而生,臨秋風而凋。正如曾廣燦在《老舍與“避暑錄話”》一文所說:一份典型的同仁出版物,它充滿文化人特有的靈感質素,卻沒有半點書卷氣,處處顯示著這群文化人“詩心苦、文骨遒”的高貴品格。

        我來說說( 
        來頂一下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上一篇:熟極而“油”:吳昌碩晚年軼事
        下一篇:處暑后,滿山核桃樹,正是采摘好時節(jié)
         
        0
         
         
         
         
        推薦資訊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yè)增收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yè)
        寧陽:持續(xù)壯大林果產(chǎn)業(yè) 多點發(fā)力點亮綠色經(jīng)濟
        寧陽:持續(xù)壯大林果產(chǎn)
        “青衿致遠”實踐團參觀走訪青島漢纜股份有限公司
        “青衿致遠”實踐團參
        種下“牧草綠”,治愈“鹽堿白”
        種下“牧草綠”,治愈
         
        欄目最新
        欄目熱門
         
         
         
        版權聲明   |   網(wǎng)站簡介   |   網(wǎng)站導航   |   頻道招商   |   聯(lián)系方式   |   友情鏈接
        山東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