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wǎng)訊 沂水縣沙溝鎮(zhèn)九嶺坡村計生專職主任李慶蘭回答法制宣傳網(wǎng)的記者采訪時說:“我在工作上感覺沒有遇到過什么困難,就是有困難,也沒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在計劃生育這個崗位上工作了二十三年的她,憑著一腔熱忱和對計生事業(yè)的執(zhí)著,盡職盡責,為村民辦好事、辦實事,贏得了村民的理解和信任。
一顆赤誠心 投身計生
計劃生育工作可謂頭緒繁多、面廣、線寬。一個“六上門,六到人”服務活動就讓人忙的不歇腳。在一個接近2000人的村子,能做到“新婚喜慶祝賀上門,生育政策宣傳到人,避孕藥具發(fā)放上門,使用方法指導到人,產(chǎn)前術后隨訪上門,婦科疾病責任到人,流動人口管理上門;婚育證明辦理到人;無證懷孕及時上門,婦檢婦查工作到人;排憂解難幫扶上門,利益導向優(yōu)惠到人”,想想就讓人頭皮發(fā)麻。李慶蘭不僅沒有畏難發(fā)愁,而且做到了,還得到了育齡群眾的交口稱贊。
計劃生育是一項基本國策,具有很強的政策性。李慶蘭深知肩負的責任重大,她總是兢兢業(yè)業(yè),嚴格辦事。面對困難,從不退縮,而是堅持原則,迎難而上。育齡婦女的進站查體,是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基礎。有些婦女總感覺自己反正不要孩子,產(chǎn)生了抵觸情緒,不愿配合。為了做好工作,有的一家就上門五六次。那些在外務工的人員,更是要苦口婆心,打個八九次電話是常有的事。李慶蘭也常常面對親朋好友找她為計劃生育 “開綠燈”、“打掩護” ,她總是耐心地把政策講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大家在聽過解釋說服后都能對她的工作表示理解與支持。
搞好計生工作,首先讓群眾轉(zhuǎn)變舊的生育觀念。為轉(zhuǎn)變?nèi)罕娚^念,李慶蘭利用各種途徑開展宣傳教育。多年來,她始終保持宣傳欄、黑板報月月內(nèi)容新,固定標語一條街突出宣傳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為了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她組織成立村文藝宣傳隊、廣場舞蹈隊。把自己身邊的人和事自導自演,宣講人口計生法律、法規(guī),宣講“少生快富”、“優(yōu)生優(yōu)育”典型,使全村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李慶蘭多年來用自己的誠心和愛心打動了群眾,群眾理解了,接受了,遵守計劃生育,在九嶺坡村蔚然成風。
一副熱心腸 服務鄉(xiāng)親
李慶蘭多年來始終把幫助群眾和計劃生育工作結(jié)合起來。扎實開展關懷計劃生育困難家庭、關懷育齡群眾、關懷獨生子女,關懷女孩健康成長,增強農(nóng)村群眾建設和諧社會的動力。
多年來,李慶蘭總是把群眾的疾苦記在心頭,為群眾排優(yōu)解難,使他們有事做,有錢花,這是她的心愿。她在心里,常常裝的是村情,是鄉(xiāng)親。她總把計生戶的難事當成自己的事,只要計生戶有困難,她總是想方設法的盡量幫助他們解決困難,以真心換真情。家里的板廠用工,她優(yōu)先讓計劃生育困難家庭的人干,讓他們既能在家門口掙錢,又能照顧家庭。計劃生育戶秦娟患心臟病,家庭困難。 她積極向計生主管部門匯報,并打報告到上級民政部門爭取資金,在社會各界愛心的大力支持下,積極籌措資金幫助秦娟治療。白血病女孩小曾雙,父母只有這一個孩子,不幸患上了重病。爺爺、媽媽都是殘疾人,家庭相當困難。李慶蘭在家里辦廠急需用錢的時候,第一時間送去了2000元錢。
多年來,她默默無聞地無私奉獻著,為群眾辦實事、好事數(shù)不勝數(shù),為群眾及社會累計捐款、捐物達40000多元。
一肩兩重擔 小家承讓
那是1993年,32歲的李慶蘭已經(jīng)是兩個兒子的母親。當時的村里需要設一名計劃生育查訪員,兩委干部根據(jù)群眾的建議,認為李慶蘭為人忠誠實在,有文化,是個熱心人,能擔此重任。但李慶蘭確實有為難發(fā)愁的思想,干,還是不干?她猶豫不決。依自己的家庭情況,兩個兒子,十幾畝地,丈夫正在學車,剛自己的事就夠忙的。村干部的一次次耐心說服,終于打動了她的心。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